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2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位股东给招行行长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2017年5月26日,招行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向招行董事长李建红、行长田惠宇建言:
   “我认为招行的管理层是国内银行业最好的管理层,招行应该受了富国银行的影响,其实我们比富国银行还好,那边一百多年这边才30年。年报比较真实,管理层一直不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投机。这是我持有招行的最主要理由。我有一个建议是可否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优秀的管理层可以把优秀的管理文化传承下去。”
       好银行有好股东!这位来自南山区的招行股东对招行、对国外的标杆银行、对银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关于招行与富国银行的比较,本人在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招商银行是中国版的富国银行吗?》,接着第二个问题谈一谈:管理层是否应该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怎么样写好致股东的信呢?
      乡下休假,资料调取不易,笔者就目力所及和能够记取的一些素材谈一谈:
      1、为什么要给股东写信?
      一言以蔽之:
       宗教、种族、国家、法律、公司、金钱,以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等等,都是故事。人们因为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而团结在一起,并完成了现在几十亿人的全球分工协作。而致股东的信,正是企业大佬讲给股东,讲给员工,讲给社会的一个关于信心的故事——跟着我,没错。
———赫拉利《人类简史》
      2、给股东的信写好了,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巴菲特的故事就不用说了。用媒体人张翼的话说:“他的致股东的信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每年的致股东的信都被无数人翘首盼望,一经公布,很快就会被翻译成中文,各种分析,各种亢奋,仿佛发出的都是金币碰撞的声音。
       之所以说巴菲特是最擅长写股东信的董事长,是因为他年年写给股东的信都成为许多商业巫师的圣经,总能给商业人士带来巨大收获”,有鉴于此,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提出“巴菲特给我们人生道路的前行之旅提供了一幅关于投资的智慧地图”。
        另一个写信的高手是“经营之神”韦尔奇。韦尔奇知道很少有文档能像他的致股东那样受到社会各界细心地审阅,并且他认识到对企业热心的任何大众媒体正热盼信的发布。韦尔奇每年一月都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来构思这封信。
       从八十年代末起,通用公司的年报致信逐渐成为传播他商业思想和管理战略的重要讲坛。他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如“数一数二(number one,numbertwo)”、“无缝隙(bloundarylessness)”以及“速度、简化、自信(speed、simplicity、self-confidence)”都是首先通过致股东信进行推介并逐步传播**的。

      在他的致信中,还有许多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名言警句,比如:领导者的职责是“传播思想、分配资源,然后让开道路”;再比如,在致信中,他打过这样一个绝妙的比喻,公司就像是一栋楼房,地板好比组织的层级,房屋的墙壁则如同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
      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也是写信高手,1997年他致股东信中提到的“专注长期,专注客户”被尊奉为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和亚马逊之间,仅仅隔着一纸致股东的信”。
      给股东写信较有影响的国内企业大佬不多,马云是其中的凤毛麟角,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他于2014年阿里上市前在更新招股书中的致股东信。
      国外标杆银行的掌舵人都有向股东写信的习惯,如花旗银行CEO高沛德,如富国银行原董事长约翰•斯坦普,而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兼CEO杰米•戴蒙不仅每年写上30多页的致股东信,还要求他的每一位“班子成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都写上一封。相形之下,国内银行业的董事长和行长还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不写,或者简单地写个董事长(行长)致辞。
      3、怎么样给股东写信——富国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致信“示范”
      笔者通读了10多年来(2000-2016年)富国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致股东信,感觉读来别开生面,有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作为与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沟通工具,富国银行董事长对致辞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固定的体例。
      每一年的年报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董事长致股东的信,而且占到年报的篇幅都是8页,其中有一页是制式标准统一的成绩单,成绩单中的经营指标科目设置科学,基本上满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所有价值诉求和利益关切,同时指标科目多年来保持完全一致,便于比较,一目了然。
      二是不追求语言的对仗、排比(可能西方的语言本身就做不到这些),而更多的是思想的闪光。
      这种拉家常式的娓娓道来读起来感觉有点散,认真读下去却觉得有迹可循、层次分明,信息量很大,不乏连珠妙语。
       比如2015年的年报致辞中有这么几段话:
    “自1852年富国创立至今,企业文化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焦点。这个文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淘金时代,当我们还在用马车为信赖我们的客户拖运金钱和其他贵重物品时,我们就树立起一以贯之的信念:‘我们所提供的是精心、热诚和基于人性的服务’”。
    “文化的建立和培育历时漫长。我的启蒙教育来自明尼苏达州中部一个小镇的农民家庭,那段岁月教会我:最好的收成只会来自日复一日的辛勤播种、培植和浇灌。富国银行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享有的文化来自于我们的前辈,经过一场内战、两场世界大战、大萧条、大危机的洗礼,这些经历都鲜活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蒙田文丛》所言:“我热爱的演说是简单、自然的演说,纸上写的与嘴里说的一样,一种饶有趣味且坚强有力、扼要且简练的演说,不过分讲究与梳理,尽管激烈且直率”,大概倡导的就是这种文风。
       三是面向股东,却凸显强调社会责任。国内银行年报的扉页刊登的大都是“董事长(行长)致辞”的内容,像是写给全社会的一封信,股东价值只体现为整个文稿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富国董事长写给股东的信,却一再强调和凸显了社会责任。
       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是富国银行的一大主体业务,面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在每年的年报致辞中,富国银行董事长约翰•斯坦普都要拿出很大的篇幅,不厌其烦地讲述他们是怎么样竭尽全力帮助按揭客户怎么样保住他们的房子,不出现房产因贷款逾期而被银行处置的情况。
       再比如富国银行一直鼓吹他们是一家美国“本乡本土”(hometownAmerican company)的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在每年的年报致辞中,富国银行董事长都要提到他们为社区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包括向社区的非营利组织捐款多少金额,富国银行员工提供志愿者服务多少工时等等,当然,为了照顾股东的感受,导入语一般都是这么写的.
    “由于2011年的收益再创新高,富国银行得以在捐赠非营利组织和义工志愿服务方面有非凡表现”。
    为了凸显和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富国银行在发布年报之外,每年还同时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了讲好“富国故事”,他们从2014年开始,在富国银行官网上开办了一个在线的电子杂志《富国银行的故事》,在富国银行董事长的年报致辞中,他引述这些故事“和大家分享我们服务客户、社区的点点滴滴”,并常常推介阅读他们的社会责任报告。
    四是宣扬价值观,而不是渲染经营业绩。富国银行编印了一本名为《富国的愿景与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手册,富国银行把它挂在官网上,并制成41页的小册子分发到每个员工手上,做到人手一册、随身携带。每个主题都围绕这些愿景、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在富国银行董事长的致辞中大段大段地引述其中内容,或者作出深入阐释。
    以2012年的致辞为例,通篇函件从“新的机遇,不变的愿景”点题,首先一段题记式的东西:
    “驱使我们每天清晨醒来的动力,是为了帮助客户实现财务成功,并满足他们所有的金融需求。富国银行之所以能够盈利,是因为我们能专注于客户服务,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对富国银行来说,这个久经考验的愿景高于一切。我们不会本末倒置,也不会把马车放到马的前面”。
    然后再恰到好处地引入“不俗业绩(outstangingresults)”,对业绩的介绍部分,字里行间洋溢着非常强烈的自豪感,但都是叙述式的语言,不会有一大堆的溢美之词和修饰之语,读完全文,感觉这些业绩的取得就是坚持价值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国内外银行发展环境千差万别,业绩比较见仁见智,给股东的信怎么写自不必一概而论,更无须“言必称希腊”,只是某些银行的年报致辞过于拘谨和古板,有些老套,读起来让人昏昏入睡。
    窃思如果某家银行大佬仿效富国银行董事长的写法,或许能给人眼前一亮的小清新。只是“言为心声”,看似一封普通的致辞或信函,反映的是理念的差异,要写好可能也要花点心血和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